 |
|
|
 |
|
|
|
|
|
|
建窑的匣钵仰烧讲究在哪里 |
|
建窑的匣钵仰烧讲究在哪里
宋代建窑的匣钵装烧,很是讲究,如果不是因为这么讲究的烧法,建窑能否成为黑釉瓷之翘楚,得打个问号。具体的讲究之处,可以归为以下几点。 ******、相对于胎体直接接触明火、釉面容易被污染的旧烧法,宋代匣钵装烧法以耐高温的材料,隔绝了盏面与火焰,使胎釉在没有落灰烟尘的独立空间中,发生自由、玄奇的变化。 第二、匣钵密封性很好,宋代建窑的匣钵装烧,一个匣钵内,只放一个垫饼、一只碗,即“一钵一器”。而且匣钵出窑之后被打开了,就废弃不用,下次烧再做新的。如下图所示,图中匣钵虽为平底(建窑匣钵是尖底),但是一钵一器一垫饼的情形是一样的。 这样做能够保持密封性、独立性,更加自如控制进氧量,保持钵内的温度、气氛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(这两个因素对釉色的影响,看过前文的朋友都懂)。 此类精细做法,不仅远胜于五代支钉叠烧,也比“一钵多器”装匣的窑口,更为保证成品质量,可以尽量减少釉面所受的干扰。 多件装匣,需要将碗心与圈足相接处釉层削去,避免粘结,这会对美观有较大的影响,故只能生产普通生活用具。而建窑所采用的“一钵一器”装匣法,则能够生产釉面完好的精美器具。 (注:以上所比较的装烧方法,均为仰烧。覆烧情况不同须另议。) 第三、宋代建窑所用匣钵呈漏斗形,底部是尖的(如下图)。这样的造型设计,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思议(为什么不做成平底呢?),在当时却是很适合建窑。
|
|
|
发布时间:2017/3/3 8:24:33 |
|
|
|